商品篩選

計畫簡介

  

  東吳大學社工系「老士林--新共生:跨世代社區慢老計畫」USR跨領域團隊,在前期計劃中發現,在老士林地區的福佳里、洲美里和劍潭整宅等場域,有著「三老」現象:老年人、老社區和老文化。本計劃所提供的對策方案,同時要針對快速變遷的社區所造成的文化歷史感消失、社會關係網絡斷裂、及空間的侷限與轉變,來一一處理,好讓長者所在的「高齡社區」,也能夠延緩變遷和失能,同時進入「在地安生慢老」和人生轉化的階段。針對本計劃場域的「三老」特質,將針對老士林三社區中:長者人際社會關係的維繫。社區歷史文化的延續再生及空間的更新與活化三個層面來進行設計。以三個主軸方案:「跨世代共學社群」、「行走的文化記憶庫」、「人生居住合作社」與兩個協力方案:「老士林文化祭」、「跨世代社區共生『慢老』實踐知識學群」,三個橫向平行的主軸方案,由三個縱向的協力方案,共同編織打造成一個:「社區整體慢老『共生』計劃」。

  計畫針對洲美社區、福佳社區及福華社區(劍潭整宅)持續深耕,與關注108年整併與修正的四個議題:「食農教育與團結經濟」、「地方歷史與文化保存」、「居住正義與公民參與」、「老少共學與在地老化」,採集106年到108年的社區實作方案效益,彙整師生進入社區實踐的影響,跨科系/專業老師與中介單位合作研議,共同指出,計畫推展至今,雖是關注都市化發展所產生的問題需求,然而服務觸及的對象則以高齡者居多,服務面向則是高齡及兒少照顧的社區支持及網絡建立為主。本計畫過去所發展的實作方案,反而在現今高齡服務普遍以固定的據點共餐,強調照護功能的模式中,創發出具有地方歷史延續性、公民參與度以及跨世代共學可能性的服務模組,且在與社區中介組織的合作下,促成了在地互助社群的建立,並用團結經濟作為支持社區互助系統建置中的一種自立循環方法,本計畫以高齡社會的創新服為目標,考量青年人才培育的發展性,延續計畫在地方深耕的實作方案,緊扣高齡族群服務,發展跨世代,「生活導向」、「在地安老」的互助社群及經濟體。

我們使用 cookies 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s,點此查看 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