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級整合與協調機制
垂直整合、橫向連繫:以「東吳大學社會責任及在地實踐推動辦公室」為中心,並以「東吳大學社會責任及在地實踐推動委員會」為決策核心,整合推動社會實踐及在地實踐相關機制與事務,藉由不定期召開座談會及工作坊,討論如何強化計畫端實踐場域的鏈結合作以及本校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增進學校與計畫端的緊密合作,並針對東吳大學社會責任及在地實踐專屬網站文章架設及維護管理、計畫申請及成果上傳、特色計畫成果紀片規劃等議題,與各計畫團隊助理意見交換,加強各計畫團隊間之橫向交流與聯繫。
加值整合、校外場域開拓:在拓展校外資源上,積極協助計畫端參與爭取校外資源包括國立台灣文學館、文化部、教育部的計畫經費補助及永續發展協會、遠見雜誌提供的參展活動,持續編列內部經費與爭取外部資源,支持本校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發展。
社群感建立:在校級USR整合協調與運作的過程中,透過實體的交流分享會與USR師資培力講習,USR團隊成員相互至其他USR團隊的實作場域及在地關懷活動中實地觀摩,以及虛擬的社群網絡LINE群組(東吳USR大家族)傳遞最新訊息及情報交換,研究事務組網頁設置「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專區」,連結「東吳大學社會責任及在地實踐推動辦公室」專屬網站,作為USR計畫團隊之間互相觀摩學習園地,逐步形成共伴與共識的社群感與榮譽感。
對話平台建立:建置東吳大學社會責任及在地實踐專屬網站,使計畫成果得以利用網站上傳,並年度新計畫得以利用線上申請,且各計畫團隊均得將其特色成果及過往紀錄影片資料等上載於網站,提供瀏覽與觀摩,落實USR計畫典範傳播。
教師專業鏈結:媒介校內對USR計畫有興趣教師整合提出第四期計畫,例如:資料科學系金凱儀老師以科技應用專業加入社工系USR計畫團隊;體育室東方介德主任與兩名新進教師、(其他新系所或處室老師)加入心理系USR計畫團隊,為將USR實踐場域擴及本校城中校區所在之萬華艋舺地區,校內特別成立萬華USR計畫專案小組,由副校長擔任召集人,連結商學院有執行經驗且專業之計畫團隊參與並結合校外資源共謀新申請計畫案之規劃項目。
國際交流:政治系USR計畫帶領約 40 位來自美國伍斯特大學學生前往士林神農宮參訪,體驗東方的祭祀文化;舉辦士林走讀工作坊邀請「2023 年東吳大學中東歐文化夏令營」 53 位外籍學生參加,瞭解士林的公廟、博物館與飲食文化,再前往中東歐五國,並與馬薩里克大學共同舉辦城市走讀課程、團隊內部講習、跨文化適應、學習與比較,雙方師長也就未來雙方合作關係有許多討論與規劃。